懷恩生活休閒網
生活休閒資訊盡在懷恩
注意事項

 

 

登山組隊

副領隊,嚮導--前導,預定路線的掌握,步調的設定,可兼任

領隊,嚮導--押後,負全責擁有最後決定權.

裝備--共用裝備的管理

糧食--團體採購時

紀錄,攝影--可由初學者擔任

會計-- 團體經費

醫護--

 

 

登山步程的時間掌控

 

 

 

休息時間--5分鐘/30分鐘步程 或 10分鐘/1小時步程 ,補充水分

午餐--1小時 , 邊走邊吃可不計

體力不濟,無登山經驗者 加3成

中高年登山者 加5成

另計採野菜,賞鳥,攝影時程

定時定點確認位置,尤其稜線

平均時速,一天行進距離--

水平距離 -- hiking輕裝健行- 4K/HR , trekking重裝登山 - 2K/HR (平面,普通斜坡,下坡)

垂直距離 -- 300-500M/HR(爬坡單位)下坡僅需上坡 1/2 - 2/3 時間.

腳程的計算 -- 水平距離 x 垂直距離 (上下落差)

上坡 水平距離 垂直距離 (上下落差)
輕裝健行 4K 400M(爬坡單位)
舉例 : 八仙山 6.5K上下落差 1430M 費時5小時. 馬崙山 7K 上下落差 1200M 費時4.5小時. 東卯山 6.5K 上下落差 900M 費時3小時.
重裝登山 2K 300M(爬坡單位)
舉例 : 見畢祿羊頭比較
重裝登山 + 輕裝登頂 重裝 2K + 輕裝 4K 300M(爬坡單位)
舉例 : 北大武山 重裝 4.2K上下落差 500M 費時 4小時 + 輕裝 5.2K 上下落差 1000M 費時5小時

爬3000公尺以上高山容易有高山症,如果坐飛機或開車達登山口,最好在3000公尺以下開始,每日爬升高度為300M,如果走喜馬拉雅山,第四天行程為調整期,步程縮短為平時2/3或休息.最好是爬高睡低,症狀緩解才可繼續攀高.

 

 

飲水

 

 

 

一般狀況,人沒有攝取水分,只能存活2禮拜. 只攝取海水,未淡化處理,只能存活5天,易造成脫水及腎衰竭. 雪或冰避免直接飲用,易消耗體內熱能.

水源--

1.以地形而言,往較低漥處探尋,如沼澤,山谷..在森林中,雖不能獲得量的水,仍有許多機會可製造,而不必冒險下到山谷. 在沙礫地帶,容易蓄積水分,向下挖多可發現水源.

2.注意上游地帶有工廠礦區,鐵,錳含量易過高.有畜牧養殖業,動物排泄物易造成氨含量過高. 接近溫泉地帶,硫含量易過高.

3.雨水露水的收集,挖一50-70公分深洞穴,上覆蓋塑膠布

4.(流動>死水),過濾處理-以木炭,細砂,碎石,纖維等等材料分層置入底部開口的大容器中..以藥品如碘,明礬淨化水約30分鐘,漂白粉隔夜淨化

 

 

個人的體溫調節

 

 

 

流汗未能及時排熱,也會中暑,可解開幾個衣服或夾克釦子,也有排汗兩截褲(橫有拉鍊)可選用,不可馬上脫衣以免受寒.也不可喝冰水 

尤其在晚上睡帳棚時,全身衣褲襪都已濕冷,可一起穿入睡袋用體溫烘乾

注意頭,耳朵,手,腳的保溫

 

 

氣溫

 

 

 

每上升1000公尺,氣溫降低攝氏6度

 

 

露營地的選擇

 

 

 

水平平坦,草地,枯枝腐葉.週邊可挖溝.接近水源.

遇傾斜地,頭部置高處. 遇樹根盤旋地面,移至下半身.帳棚入口朝順風方向

避免--危險較大場所(1.山巖下方有落石處2.河岸邊注意洪水3.別紮在高頂強風處4.離大樹1公尺,避免落雷)

帳棚容納空間-長200cm寬 45cm/1人份

 

面對野生動物時 -- 晚上可生營火,驅趕

台灣黑熊-- 很少主動攻擊人,冬眠時較有危險性. 需鎮定,不可爬樹,裝死可?

山豬-- 不會主動攻擊人,可爬樹.

台灣彌猴--會騷擾人類,偷東西吃.

 

 

爬山 到底要喝多少水 --

 

 

 

平時每人每日需攝取 1000-2000 cc 的水 , 劇烈運動者須 3000-4000 cc 的水. 許多健康雜誌書籍都建議 早上起床喝 1000 cc 的水(在家比較容易做到). 運動前先攝取 500 cc 的水 , 運動時每30分鐘攝取 150-300 cc 的水 .

運動會使心跳速率及呼吸速率加快 , 體溫隨之升高, 藉著排汗來散熱. 在健身房運動因為溫度溼度控制得宜, 不會讓你大汗淋漓, 台灣在戶外運動多半是汗透內衣褲, 如果你穿著棉質服裝, 排汗不易, 容易中暑 (熱衰竭) , 遇著寒風 , 更易失溫 . 所以不但運動時要穿排汗衣褲, 運動後更要馬上將濕衣服脫掉, 換上乾爽衣物. 口渴是接著來的反應, 一般有點渴意的時候就要攝取水分, 建議是飲用溫度15度C水, 運動飲料糖分過高, 最好稀釋後飲用.

昔日鐵人三項及路跑比賽, 通常主辦單位會在定點準備 200 cc 水杯 , 大約路跑30分鐘左右會喝個1-2杯, 天氣太熱也會淋一杯在身上散熱, 陰雨天就不會這麼渴了. 教練也常告誡別一次喝太多水, 盡量避免用口呼吸.

健行登山前常會買一罐 1400 cc 運動飲料 , 500 cc 加熱水對半裝入 1000 cc THERMOS 保溫瓶 , 剩下的就在出發前一晚喝掉, 此外也不習慣喝冷水, 整個行程準備的行動水都是熱開水. 每日出發前常常是一大清早, 比較沒機會喝太多水, 只有在前一晚多喝熱開水 . 南湖登山同行小谷說通常他都在出發前喝 1000-2000 cc 水 , 途中不喝水, 想到他第一天背了至少40公斤走到雲稜, 他說全靠意志力支撐著. 台灣健行隊伍一般是一小時休息補充水分一下, 遇著陡上坡, 自己常常30分鐘就一定要喝一次水, 同行山友攜帶背負式水袋, 可隨時藉助吸管飲水(潛水時也用的著), 實在很方便,也不會耽誤腳程, 缺憾是個人較習慣喝熱水, 先含口50 cc水別吞入, 等步伐調穩, 換氣(ventilation)正常後再緩緩喝下. 可是保溫瓶放在背包側袋, 取出放入浪費不少時間, 有時懶得拿出來, 反而撞牆. 所以要忠於自己的身體反應, 有點渴意就可含口水.

如果以在台灣登山每日重裝6小時, 每30分鐘攝取 250 cc 的水 , 1000cc 行動水實在是不夠, 如果每30分鐘含口水50cc, 勉強還有足夠水煮中餐, 可是仍需要平日多加強心肺功能及重量訓練. 在尼泊爾輕裝健行早上下午都各攝取 1000 cc 水, 沿途都無不適狀況發生.

在台灣爬山 , 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, 在自己體能負重範圍內, 盡量控制在每日行動水不超過 1000 cc . 

高山症 -- 別誤判了頭疼,頭暈,嘔吐,失眠...痛失了生命